德国的大学为什么不行?

伍晔娟伍晔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话吧,来自《大学之路》—— 19世纪中叶,普魯士王國的教育家洪堡提出了一個「高教改革」的方案,為德國的大學制度定下了基調: 大學應該是独立的研究機構;大學的職責主要在於研究而不是教書(這使得德國的系統和哈佛之類的美國大學很不一样);

大學生不應該只是被動地接受傳統知識,而應該成為對話與討論的參與者,在學習時期就養成自己的獨立思維和能力;

教授們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給學生講授課程的專業人員,而應該是學術圈裡的參與者和領導者;

學生和教師要一起決定學科的發展方向。 這樣一來,德國的大學就成了這樣的地方:學生在這裡不是被輸送過去接受教化的,而是自己選擇這裡來學習他們想學的東西,並且學到後面能夠找到實際运用這些知識的工作。教授也不是那種照本宣科的人,而是學術研究的負責人和領導者,學生必須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進行分析批判,才能獲得真知灼見。

再來看看中國的大學。我沒有去過中国最好的大學,但據說和北京大學齊名的清華大學也是一樣的,只是比北大新。如果真是如劉瑜所描述的樣子,那是真不知道什麼叫學術! 我不知道哪邊好。我只能說我所知道的世界頂尖大學都是一樣的,頂尖中國大學和頂尖德國大學的差距就像頂尖中國中学和頂尖美國高中差距那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