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帝国学院有过什么人?

肖芝欢肖芝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李政道、丁肇中、朱光亚、何泽慧、李远哲、李昌眉、梁昆淼、陈省身、吴良镛、金义都、袁其仁、王仲禹……这几位大师级人物你可能压根不知道他们是伦敦帝国学院的学生!话说这个伦敦帝国学院也有点坑,中文名帝冠寰球,实际上只是英国皇家学会所属的一所学校,专门研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校虽然小,但人才济济,出过25名英国科学院和皇家学会的院士,还有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6名菲尔兹奖获得者。

李政道,这个物理系1947届的毕业生居然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论铁合金的再结晶》被发现有很多抄袭行为;丁肇中从哈佛大学来到帝国学院物理系就读,三年后就拿到博士学位;何泽慧在1946年进入帝国学院物理系学习,同年转入哈佛大学的宇宙射线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朱光亚本科1943年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并)毕业后,在帝国学院化学工程系完成了研究生学习并在“曼彻斯特大学协助研究反应堆”工作。

这位是陈省身,他曾经在1947年至1949年间执教于帝国学院数学系,并建立了该学院第一个研究生院。1949年,他谢绝了美国十所大学提出的任教邀请,坚定地回到祖国,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并首创我国高等数学职称评选制度。金义都1946年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科毕业后,先在天津工学院任教授,1947年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学习,1949年回到上海,先后任职于上海洋行和上海无线电厂,1978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这位更加厉害了,他就是获哈佛大学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黄昆先生,于1937年—193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工作两年,1939年—194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42年—1949年在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任实验室工程师,在此期间,他继续开展了声子及声子相关现象的研究;1950年—1954年,黄昆回到国内,出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54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实验第一中心副主任、主任,以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量子力学教程》编委、《科学》杂志编委、北京核仪器厂技术顾问、美国西南研究院高级研究科学家和美国物理学会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梁昆淼1941年—1947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水利电力工程系学习,获帝国理工学院水利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作为“中英庚款”及“中国工程师协会”留学生,在加拿大水利及电气工程研究所学习一年。1948年—1949年,任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水利工程系副教授;1949年—1951年,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1951年—1952年,任哈尔滨水利工程师学校(后改为哈尔滨水利科工程学校)校长;1952年—1953年,任东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1953年—1958年,任原水利电力部规划局副局长;1958年—1978年,任河南省水利电力厅副厅长、厅长;1975年—1982年,任国家水利局(后为国家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1983年—1990年,任水利部顾问。

吴良镛:美国耶鲁大学城市与自然环境设计科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科学硕士;耶鲁大学城市设计博士。1941年—1949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1985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院长;1985年—199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教授;1992年,因在人类居住与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被日本东京造园学会授予该会最高荣誉奖——造园艺术奖;1993年,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授予最高荣誉——金质奖章;1999年,因在规划和环境设计领域的成就,被北美规划与社区行政机构国际协会(IAANCC)授予荣誉勋章;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荣誉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袁其仁,英国文学士;剑桥大学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1927—1928年,任广州中山大学经济科学系主任、副校长;1928—1942年,任暨南大学教授;1942—1944年,任中国工业供给协会会长;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实业家、律师;1961年起,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教学之余,博览群书,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均有精深研究,并多有著述。

除了这些人,还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的威廉·普洛克特(Willian Proudfoot);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赫泰德·布卢门撒尔·庞弗雷特(H. Bumpsphare Pumphrey),物理教授,以专攻电化学而闻名;查尔斯·爱德华·辛普森(C. E. Simpson),帝国理工学院历史学家和美洲史专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