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有多少华侨?
1908年《清国留澳学生名录》中,有姓名的中国留学生192人;其中广东人63名(占32.4%)、浙江人55名(占28.4%)、福建人7名(占3.6%)、湖南人5名( 占2.6%)、江西人4名(占2.1%)、云南人3名(占1.6%)、江苏人2名(占1.0%)、广西人、贵州人各1名(分别占0.5%)。未详籍贯的15名(占7.8%)。 1911年《大清缙绅全书》中,中国留学生名单共1061人,其中浙江人389名 (36.8%)、湖南人77名(7.2%)、广东人71名( 6.7% )、江西人63名(5.9%)、四川人59名(5.5%)、江苏人53名(5.0%)、福建人38名(3.5%)、山东人36名(3.4%)、湖北人23名(2.1%)、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人(包括京城里的人),每省不超过12人,共120人左右,剩下不到一半的学生来自其他省份。 在所有留学生里,广东省的人数最多,但浙江人绝对数量最多,与广东差距不大。江苏、四川、福建、山东和湖北也各有不到五百人的规模。这些省份加在一起,已经接近全部学生的半数。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最早赴澳留学的一批中国学生大部分是粤籍人士 二、浙籍人士在以后的几届留学中迅速崛起,成为人数最多的群体 三、苏、川、闽、鲁和鄂诸省的留学生也各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四、除上述几省外,其他各省的留学生人数都很有限 也就是说,到辛亥革命时,在澳华人留学生绝大部分还是东南沿海的地缘性群体。这个特征跟清末华工出洋形成鲜明对比。
1903年至1906年间,华工出国主要是广府人和客家人两大家族的子女,他们主要在美洲大陆寻找机会,而以加拿大为中心的西北欧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广东人移民。这个时期的华裔美国人普遍讲英语,带有明显的“美国化”倾向。 而澳洲华侨的特点恰恰相反,他们是除了广府人和客家人外,还有来自闽南地区和江浙地区的大批移民。这一方面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使很多原本打算赴美的华人转而选择澳新作为目的地;另一方面因为欧洲移民潮流的逆转,使得澳大利亚政府于一九二○年开始对华人移民实行配额限制,从民国初年到二战爆发前这段时间,在华裔澳大利亚人族群构成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批来自江南地区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