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的大学?
本人来港易,在港理大和科大都上过课,对于两所学校有一些比较浅显的个人看法 首先从排名看,理大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48(现在65了),科大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32(现在57了) 理大的理工科是真的牛逼!以我读本科时候的电子工程学为例,这个学科在理大是被定义为理学院下属的一个系,叫电机及电子工程系(EEE),而该系的科研实力在学术界是非常公认的强,系里有很多world leading 的大牛教授,所以能去理大EEE混是很幸运的。另一个例子是机械工程系,理大这个系也是被定义为基础学科(BBG)的,也就是所谓的“硬科”(跟科大同属“软科”相反) 这两个系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都非常高,毕业生在电子或机械行业内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而且这两个专业在理大本身属于规模较大的系,每年招收不少本地人和其他外国学生。
不过个人感觉这两系的授课型硕士相对偏应用,如果希望未来能在工作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可能还需要读个PHD。另外,据我所知,这些比较“实”的学科一般都不收大陆学生,比如科大工学院的大部分系。 至于文科和商科,个人觉得港理工和港科大的水平半斤八两,都是那种“宽进严出”“教学质量过硬”的传统。以我读过的商业分析这个专业为例,两学校该专业的课程设计基本一样,难度也是没的说。考试题目难到哭,期末考试基本都是选择题+大题+案例分析/论题/presentation(一半以上的分数来自于最后这几项),平时作业量也很大。不过最终拿到毕业证的通过率都很高,两校大概都在90%左右吧。
至于两校的“商科”,即商学院的课程设置,我个人感受是比较水,感觉就是给那些已经很有钱或者打算创业的同学准备的,因为确实课程内容很宽泛,很多课没有太多的含金量,老师也没有太严肃的态度(注意,这里的老师是指商学院的老师,不是指理工和医科的教授们)。举个例子,我上MA in Professional Accountancy的时候有一门会计与统计的混合课程,我们班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同学,由于语言原因(大部分同学英语口音还是有的,只是不严重),老师的考核方式自然偏向中国人一点。具体的表现就是老师会让同学分组做pre然后给分(优/中/差),如果分组有中国人的话肯定会有个小组里的中国人得分高的组。当然,这种分肯定是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