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高中国际班留学可靠吗?
不可靠,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国际班有两种,一种是由国外学校直接开办的,比如惠灵顿,伊顿这种。一种是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搞的,一般都是由国内学校引进国外学校的课程,组织教学和管理。 这里我主要指第二种,因为第一种我上不起(家贫),而且也没听说过谁上得起但不上。一般来说国际班的费用要比普通班高出不少。以我所在的某省会城市为例,普通班和实验班学费都只有2万/年,而国际班却是4.5万/年。
那么国际班和普通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的国际班是和我们普高在一个校园里面,只是教学楼不一样而已,其他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学考+高考模式。所有科目都是一样的,同样要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同样有10门等级性考试。只是外教上过两节课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英语听力口语训练也少得可怜……至于物理、化学这些理科,老师用英文板书,上课内容也是英文授课,但课后还是要做中文试卷,然后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因为要兼顾大部分成绩中游的学生)。
这样培养的模式跟国外的学校完全接轨嘛?no!我们每门课都有考试大纲,老师必须按照大纲来上课,不能超出范围。所以所谓的培养模式其实只是在形式上接轨罢了。学生确实多学了几个单词,多背了几篇范文,但应试能力丝毫没提升。 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觉得吃力,同时由于外教语言能力的问题,很多音准不到位,课堂用语又比较复杂,绝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因此大多数时间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在听母语老师的汉语翻译……如此折磨的过程换来的是考试成绩的毫无起色。
以我的亲身经验来说,这样的中西结合教育方式并没有让我成为一个“既懂中式思维,又通西方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反而由于中方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外语教师的口音和语速导致听力阅读部分成了老大难,加上应试能力的缺乏,每次大型考试下来都愁眉苦脸。
上了大学我发现我身边的同学基本都是类似经历,从高一进入这个特别班级开始我们就注定和别人不一样了。周围人的目光带着怜悯和好奇,新认识的人问你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你是保送进来的还是考进来的?” 总之这是比平常难度更高一个level的考试,虽然最终结果都一样——都是被某个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