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有学历崇拜?
“学历”这个词在中文里含义广博,可以指代所有形式的教育经历(如:他没读过大学,只有初中学历);也可以特指高等教育学历(如:他是重点大学硕士);而英文里的"education"则比较狭义,多特指后一种情形——尽管很多人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formal education),但他们一定有过某种形式的学习经历(learning experience) 如果以中文的“学历”来衡量,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都可以用两个词形容——“无文盲”和“半文盲”——能读会写的水平。当然如果从测量受教育的精确性考虑,应该用更细致的量表来区分不同教育水平的群体。但即使如此,这种测量方法也不能排除受到社会经济地位(SES)等其他变量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接受多少年的教育,并不总是意味着他的智力水平(intelligence)真的达到了这个程度的标准。
例如,在中国这样强调高考选拔制度的国家,一个高考落榜生即便只读了中专或者高中,他在SES上的平均水平同样也会高于那些读了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的人。因为上高中的机会原本就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只不过一些学生由于家境贫寒等原因选择放弃;而那些考上大学的,不管是否考上重点大学,他们在SES上的平均水平本来就要比高考落榜的人更高。所以中国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一些没读过书的人(即“文盲”)虽然整体智力水准可能不高,但其个体的智商水平未必比那些读过书的人低!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情况更是如此明显。以美国为例,据统计,2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4.3年[1],而14.3这个数字距离18岁成年(读完中学)的距离其实不远。换言之,在美国这样一个公认重视教育的国家,大多数人的高等教育学位实际上并没有增加他们的智力水平。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始终坚信,就人类智力而言,所谓的‘教育’这个东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谓教育,本质上是使学生获得工具,而不是给学生灌满水让他们的脑子变得沉重。” 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传统文化来看,我们会更加推崇那种勤奋好学的榜样,而西方传统中虽然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但它更倾向于把人们引导到一种热爱学习的境界,而不是强制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某种特定数量和质量的教育才能获取知识和财富。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强调学历的重要性,不仅是传统的遗留,也是基于当前现实的一种无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