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学院怎么样?
1841年,在德意志对奥地利战争失败后,一群年轻的激进主义者成立了一个旨在反对暴政的密谋集团。他们决定,如果柏林政府不邀请社会名流、学术和艺术界的杰出人士参加一个旨在争取公民自由和文化的晚会,他们就烧毁柏林政府档案馆。政府的档案馆正是歌德和席勒作品存放的地方。
1848年革命后,德国成立了一个新的帝国,新宪法承诺公民基本权利,其中一个权利是寻求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在这种背景下,1852年由普鲁士王国资助的德意志歌德协会在柏林成立。该组织的目标是“通过翻译、研究、学习并以适当的方法普及德国语言和诗歌”来提高德国的语言水平。
1912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在伯尔尼邀请全国各界名流组建了一个歌德协会。第二年,协会的成员——主要是普鲁士贵族——在耶拿会见了一名歌德俱乐部成员。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纳粹党人的那些人。在第三帝国,歌德学院成了新教文化和反犹主义的宣传热点。
在1919年的《魏玛条约》中,联盟承诺建立国家级的歌德学院。1926年,德意志共和国政府将弗莱堡大学划归给新成立的国家歌德学院。20世纪30年代,通过“文化领导权”运动,纳粹党人夺走了全国大多数歌德协会的控制权。他们开始清洗“半犹太人”和“共济会成员”,并以“国家社会主义歌手”取代歌德协会会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占区最高的文化机构——国家歌德学院(位于魏玛)是1948年在民主德国成立的歌德基金会的前身。在20世纪50年代的恐怖统治时期,这些机构是一些“思想自由”的中立者能够自由活动和坚持自己信仰的地方。在90年代民主德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学院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联邦和州财政部负责的国家歌德学院在1990年12月的财务报告表明,它有1100万德国马克的赤字,而且这个赤字还会继续增加。这一情况促成了院部在1991年7月的改革:它将公共和国有的财产和权益以1:6的比例分摊给新的基金会和国家歌德学院。这种财产重组的结果是,以前国家歌德学院拥有的一些重要财产(例如在弗莱堡的老歌德博物馆)归新成立的歌德基金会所有的同时还继续由国家歌德学院负责管理。这种分配和再分配,除其他外,目的是防止学院成为公共机关,以保持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