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为什么有女子学院?
近代西方各国都有女子学校,中国清末亦有之。20世纪初期,美国一些进步人士提出“女子也要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口号,并在一些州率先实行。至1944年,美国77%的女儿和妻子接受高中教育。
女子教育在欧洲大陆受到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对少女教育的要求,最早见于1147年的阿维尼翁法规。1536年,法国国王弗郎索瓦一世颁令,为中学教育提供奖学金,允许女子与男子享受同等待遇。1794年,法国国民公会规定女孩和男孩一样接受国民教育。1806年拿破仑时代确立女子初等教育免费。
欧洲一些国家为女子教育定法律效力,应始于1799年法国举行的第一次妇奴教育投票,其中一项结论性报告认为,教育妇女“是保证母性品质、防止妇女堕落最重要的因素”。19世纪上半叶,“国民教育”成为法国教育的基本原则。970年法国《关于保证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的法案,使女子教育正式成为法国教育体系的一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女子中学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1963年又制定了《关于女青年职前教育的法案》,使女子教育得到极大发展。除学术教育外,注重实用技术的职业学校和妇女学院也纷纷建立。法国现有7所女子综合性大学、4所师范学院和8所技术学院,在校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多25%。除教育外,法国妇女还有很多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途径。1975年10月法国颁布《关于女企业家的法》,加强对女企业家的扶植和保护。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这十年间,法国妇女企业家人数增加了70%。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妇女地位下降。1853年,英国通过第一部女权法,倡导妇女接受中等教育。9世纪末,西欧工业革命引起男女工资差距增大,妇女被迫失业,社会地位趋于低下。
二战后,西方女权运动蓬勃发展。194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和平代表大会提出了“全民教育”的口号,要求各国政府为妇女和女童提供受教育机会。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成人教育事业宣言》和《儿童和青年教育法》,都强调要男女平等。60年代中后期,欧美出现“女权主义”运动。同时,欧洲一些新成立国家注重把女权主义思想与争取妇女平等社会政治权利联系起来,以解决女权主义运动受排斥的问题。1979年欧共体国家在欧洲联盟内确定妇女地位终身目标,确保在终身教育中实现男女平等。
女子学院,是对由国家承认、符合条件的女性设立的学校或独立学院的通称。
在清末民初中国存在女学时期,也曾经设立过女子学院。例如在1908年《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在府厅州县设立女子师范学校,女孩子学习经学、史学、地理、算学、艺术、工艺、家政等学科,并必须习字、读经、习礼,毕业后可授员额,或充女子学校、女子幼儿园及其他教育女婴、女童之家庭教师。1912年5月26日,北京政府教育部发布《女子师范学校改制女子大学令》,将学部附属之女子师范学校改制为女子大学,归各省教育部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