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学校绩点几分制?
我们学校也是五分制,而且很难转成四分制(有同学尝试过 失败了),因为学分制度是这样的: 只有修读过这门课才能算GPA,没有修读或者重修考试不及格都算GPA=0;而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学分占比是2:8,也就是说虽然你选修课GPA高点,但是专业课成绩低一点也能拉高整体GPA。这就是为什么有同学3.5+的GPA能保研清北,也有同学4+却连研究生都没得读。(我们系个别专业是6分制,可以转成四分制计算GPA,但名额很少,要申请的话需要大一时成绩很好) 我觉得这个分数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体现成绩分布情况,比如70-100分这个区间本来应该是最容易拿到GPA的科目,由于满分不易取得且只能算作五分制里的两分,所以在六十分万岁的原则下大家宁愿选择90+的高分也尽量避开这个区间,导致高分段人数骤减;八十五分以上更是难如登天。因此很多课程高分段人数特别少,导致GPA排名时差之千里,可实际水平可能差不多甚至前者比后者稍好。这样的GPA制很不利于学生之间横向比较。
不过我打算出国所以不在意这些,现在努力提高GPA就好,毕竟国外是按GPA评价学生的。当然若是在国内就业那肯定另当别论,还是尽量拿高分吧。如果题主有意愿出国那我建议还是不要在意这个GPA制了,好好学出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题主打算在国内就业那就另当别论了,我觉得这种GPA制是很合理的,因为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就很可能会问到你本科GPA的情况,就算不问你也会主动去看你的成绩单,毕竟复试时间短内容广面试老师不可能全部了解。而若果你是高分选手,那么恭喜你简历关稳了,老师大概率还会就你GPA高的学科进行深入提问,如果你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让老师觉得你是个投机取巧的学生。而低分选手往往在复试时被淘汰的概率很高,不是说低分就一定没学上,只是说低分选手被挑中的概率很低,老师其实更喜欢看到那种成绩不是特别高但是某科成绩很突出,或有专利论文的学生,这种能证明你在所修学科的科研能力,在研究生时同样能贡献科研成果,而成绩好的学生只要态度端正一般都能学好。